

原標題:每天巡查湖岸灘地9小時,打撈水草雜物數(引題)
洱海“美容師”用一抹橙色守住美麗鄉愁(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榆 文/圖
閱讀提示
為了守護洱海的清澈,周邊村民每天巡查湖岸灘地,清理腐質層、打撈水草雜物,成為洱海的“保護神”和“美容師”。他們身著橙色工作服,用一抹橙色守住美麗鄉愁。
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的美,美在清澈。如今的洱海邊,活躍著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被稱為橙色灘管員,為洱海獨有。他們早上披著晨曦出門,傍晚踏著夕陽回家,攜著自購的工具,或劃船或步行,沿著漫長的洱海岸線,清理水上和岸邊的垃圾。
“五一”假期楊國全(中)和同事正在用網兜和釘耙將漂浮雜物的水草拉上岸。
希望游客看到的洱海美麗干凈
5月5日上午9點,記者在大理市海東鎮玉龍河邊見到59歲的洱海灘地陳君吉時,他已經工作了兩個小時。
“我每天清晨7點出門工作,中午12點回家吃午飯,下午2點繼續工作,5點左右下班回家,‘五一’假期我比以往多干1小時收工回家。從在這個工作崗位開始,我已經10年沒過過節假日了,想陪家人是肯定的,但洱海的環境衛生耽誤不得,而且假期有很多游客來大理,我希望他們看到的洱海是美麗的、干凈的。所以久而久之假期不休息也成了我的習慣。”他說。
2010年大理市海東鎮向陽村村民陳君吉自愿報名,當上了一名洱海灘地,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堅守在灘地和水面保潔員的崗位上。
生在洱海邊,長在洱海邊,和許多同輩人一樣,陳君吉在青年時期就以打魚為業,后來又和媳婦在洱海里進行網箱養魚。
對于陳君吉來說,清理洱海灘地邊的腐質層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每天都要清理8以上,而且腐爛的腐質層還會發出陣陣腐臭味。清理時,都要穿著雨褲、雨鞋浸泡在水里,冬天天氣比較冷,水的溫度也很低,一泡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腿被凍得僵硬,長年下來很多人都會腿疼,也得了風濕病。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洱海邊,海邊有沙灘,死亡的水草被風浪吹到沙灘上,起到了自然凈化的作用。那時候洱海水是I類水,可以直接喝。”陳君吉說,“最近20年,沙灘沒有了,洱海水質慢慢不行了,我自愿報名來做灘地,當時一個月工資就500元,我的想法就是從我個人做起保護好洱海,不愿意洱海被污染。
每天巡查湖岸,打撈雜物數
記者走進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這個位于洱海西岸的秀美白族漁村,只見幢幢白族民居白墻青瓦、水墨花鳥整潔的街道邊鮮花盛開。
清晨格外寧靜,還不到8點,保潔員何泉清在白族傳統服裝外,套上了保潔員專用橙色馬甲,收拾好清掃工具走出家門,開始一天的清掃工作。
“昨晚起風了,沿湖淤積的水草、水藻和雜物特別多。”何泉清和楊長舉站在湖水中用網兜和釘耙將一團團裹雜著爛樹葉和漂浮雜物的水草拉上岸,何泉清負責把這些打撈物運到垃圾箱,“這些水草雜物每天都要及時清運,留在岸邊腐爛了會影響洱海水質。”看著被打撈上岸的水草和漂浮垃圾如小山一樣堆放在路邊,灘地楊國全告訴記者,“每天都要打撈,不打撈完心里就不踏實,洱海真的污染了,子孫也就沒活路了。”
風大的時候岸上的垃圾會被吹到洱海里,楊國全負責的范圍垃圾也會比較多;冬季還需要劃著船打撈漂浮的海草,當一個人忙不過來時,得請求組里其他灘地前來幫忙。
“這份工作沒有周末,周末游客多,丟的垃圾也多,所以更忙,這份工作能帶給我固定的收入,作為村民還能盡自己的一分力量保護洱海,扮美大理的旅游形象,我覺得挺有意義的。”楊國全說。
除了灘地管理,還有沿湖巡查。擅長劃船的村民何利成也主動加入洱海保潔清理的工作中。“我們村里人人都是義務保潔員,只要是保護環境的工作,人人都要盡力。”
小小的保潔船穿行在沿湖蘆葦叢中,保潔人員仔細搜尋漂浮和沉落在水中、水底的垃圾雜物,打撈起來并運到岸邊,巡查一趟要1個多小時。何利成和同事們每天要對近2公里長的湖岸進行巡視管理和保潔清運,水草雜物的打撈量達2多,夏天還要更多。在波光粼粼的湖面,留下了他們辛勤的身影。
愿萬頃清波
“我主要負責新溪邑溝至茫涌溪的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同時我也是灣橋鎮灘地、河道和路面保潔員的組長,不僅要負責統籌協調他們的工作,每天還要對湖邊沿線6.4公里灘地進行巡查。”洱海灘地趙蘭蘭邊撿拾著垃圾邊跟記者交談,“我在洱海邊生活了一輩子,14歲起就靠打魚為生,如今雖說身份變了,但我對洱海的感情依然深厚,我認為洱海如果沒有保護好就什么都發展不起來。”
趙蘭蘭每月工資750元,這個數字在當地并不讓人羨慕。家里需要照應,趙蘭蘭也曾動過不干了的念頭。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我喜歡這份工作,看著洱海干干凈凈的,心里舒服”。更讓她高興的是,如今村民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了。
“我們海邊人,世世代代享受著洱海豐富的資源,吃也靠洱海,喝也靠洱海,洱海好了,受益的是我們,洱海不好,受害的是大家。”她說。
如今的洱海,水質清澈干凈,空氣清新怡人;如今的古生,青山秀水,庭院悠悠,自然風光和白族特色建筑相得益彰。
提起村里的變化,灣橋鎮中莊村委會黨總支副書記黑貴成深有感觸,村里有了保潔員、河道和灘地這些洱海的“保護神”和“美容師”,洱海肯定更加清澈。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洱海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過去垃圾隨手拋,現在隨時拾垃圾,進洱海的垃圾少了,水自然也就好了,村里當然也就更漂亮。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