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過往的裁判文書資料來看,凸顯科技曾在京東商城經營過一家名為“ARTISTIC&CO凸顯專賣店”的店鋪,店內曾銷售過“Tripollar【官方授權】Pose美容儀”的產品,可見,凸顯科技與初普或確實曾有過一段合作關系。“大約在2018年,與初普合作結束后,凸顯科技成為宙斯品牌代理商。”王超告訴青眼。
根據凸顯科技官網的介紹,該目前主要經營的品牌有DrArrivo宙斯、DrScalp、The Vzusa 美杜莎、珂詩黎、URENEW、西鐵城、睿德以及自主研發產品。同時,凸顯科技在官網簡介中表示:“經過多年的悉心經營,已開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年銷售額過億。可見,經過多年積累,該的商業版圖和營收額在不斷擴大。
其中,宙斯和美杜莎品牌是凸顯科技的核心業務。宙斯品牌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盈利能力強。王超向青眼表示:“凸顯科技代理宙斯的時候,趕上了美容儀的紅利期,那幾年銷售額頗豐。借助宙斯,凸顯科技2019年營收超1億元,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可達3-4億元。”
實際上,宙斯美容儀的火爆從此前平臺公布的榜單即可窺見一二。根據天貓國際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雙11期間,宙斯美容儀在預售期就賣空了5000萬元的備貨。其中,定價最高的“宙斯魅影24K鍍金導頭美容儀”,30秒售罄了6000臺。
另據宙斯美容儀官方公眾,2019年雙11期間,宙斯品牌總銷售額突破1.5億元,同比增長430%,支付買家數達1.1萬+,銷售件數達1.6萬+。
相比于宙斯,美杜莎品牌則凝聚了凸顯科技更多的心血。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4月,美杜莎經濟貿易有限(下稱:美杜莎)成立,彼時的大股東,即為凸顯科技的創始人兼CEO姜某忠,其持股比例為80%。
2019年10月,宙斯母ARTISTIC&CO集團在正式推出The Vzusa美杜莎品牌,并發布美容儀新品。王超稱,“美杜莎美容儀是凸顯科技和宙斯合作研發的,機芯從日本進口,產品外觀是國內做的;而美杜莎護膚品只有一款精華產自日本,其他大部分為國產。”
青眼調查發現,2018年以來,美杜莎獲得了數十款外觀專利,其中多款為美容儀及美容儀配件,如“美容儀(美杜莎006)”、“美容儀配件(美杜莎-01)”、“美容儀(美杜莎)”等;護膚品方面,青眼從化妝品監管APP檢索發現,美杜莎旗下19款化妝品由美杜莎備案,1款潔面膏為科絲美詩(中國)化妝品有限備案。
此外,截至目前,美杜莎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兼受益所有人仍是姜某忠,持股58.8%,同時,凸顯科技也持有該20%的股份。可以說,凸顯科技與姜某忠在美杜莎品牌的打造方面花費了不少成本與時間。
“裁員是從今年5月開始的”,凸顯科技另一位前員工李夢(化名)告訴青眼。據了解,李夢于今年年初入職。“我剛來的時候有110-120人,5月份裁了約20多人;到了8月底,又裁了30多個,我就是其中之一。”
李夢告訴青眼,今年8月底,其被凸顯科技相關負責人約談,該負責人表示,凸顯科技因經營不善,決定走破產清算程序,將遣散大部分員工,只留下少部分員工清理庫存和善后事宜。同時,根據李夢出具的錄音,該負責人稱:“90%的員工都會被裁,且現在不管是凸顯還是美杜莎賬上都沒錢,只能給員工一張欠條,在三個月后發工資。”
對此,青眼第一時間致電凸顯科技的官方登記碼進行求證,但電話在響鈴數聲后,即顯示“服務器出錯”。青眼隨即致電凸顯科技投資的美杜莎,對于美杜莎和凸顯科技裁員的消息,對方表示“不方便回答”,但其表示“美杜莎店鋪是正常經營的。”
為進一步核實裁員的真實性,青眼分別致電凸顯科技相關負責人,但電話在接通后隨即被掛斷;凸顯科技相關知情人士則告訴青眼:“凸顯科技確實是因經營困難準備裁員,且已在破產邊緣。”同時,青眼致電凸顯科技在職HR李亮,其表示:“前陣子是有裁員,但已經是過去式了。”
另外,根據李夢出具的市豐臺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書,其中提到,“凸顯主張其系因經營不善而經濟性裁員”,由此可見,凸顯科技確實進行了一輪裁員。
與裁員同時而來的還有美杜莎價格大跳水。李夢告訴青眼:“美杜莎前一陣子打折賣了不少護膚品,把很多臨期產品作為贈品甩賣出去了。”
青眼注意到,在“the vzusa美杜莎官方旗艦店”,搜索“臨期護膚品”,隨即彈出三條產品鏈接,原價1030元/套的護膚4件套體驗裝,僅售29.9元/套;原價1207元/瓶的美容儀精華液,如今將至399元/瓶。而這些產品都將于2025年6-10月期間過期。
不僅是臨期產品大幅降價。同樣在“the vzusa美杜莎官方旗艦店”,原價1138元/件的洗面奶,雙12售價59.9元/件;原價4280元/罐的面霜,雙12售價399元/罐。對此,不少網友也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不滿。有網友表示,“美杜莎面霜降價10倍,簡直不能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美杜莎還曾因上萬元美容儀降價至數千元引發熱議。今年5月,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文稱,2023年超1.5萬元購入的美杜莎美容儀,到今年價格降至8000元,幾近腰斬。可見,消費者也在各社交平臺上表達了對美杜莎產品潛在質量問題和品牌價值貶損的擔憂。
作為業內最早一批入局美容儀行業的,凸顯科技裁員背后意味著什么?
首先,或在于家用美容儀賽道競爭越來越激烈。據青眼情報數據顯示,2022年美容儀賽道同比增長220%,預計2025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將突破400億元。這一賽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入局者也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美容儀器相關企業達10萬余家,其中80%以上的企業是近5年內注冊成立的。
不僅如此,各路資本也在紛紛入局。有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美容儀市場事件至少有28起,從2021年至今就有15起事件。且大多數品牌完成了不止一輪,比如AMIRO從2015年成立至今5輪,可思美4輪,康鉑、飛莫、茵菲斯、JOVS等品牌都2到3輪;華為、美的、海爾等國產品牌也都先后跨界推出美容儀產品。
可見,國內家用美容儀市場蓬勃發展、大量企業和資本的涌入和擴張,正不斷搶占著美容儀賽道的市場份額。某美容儀企業從業者也對青眼表示:“目前很多國產美容儀已經崛起,價格在5000左右徘徊,且品質和使用效果也不輸進口品。”
此外,上述從業者還表示:“射頻美容儀新規,導致一批美容儀品牌都經歷了價格跳水。”據了解,國家藥監局2022年3月發布的《關于調整部分內容的公告》(2022年第30),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雖然,這一規定此后被延期至2026年4月1日執行。然而,這依舊是家用美容儀需要邁過的一道重要關卡。
對此,美容儀品牌瑪麗仙母宇石科技運營總監黃燕婷曾對媒體表示,“受新規影響,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容儀行業出現了價格大跳水的現象,即使今年7月延長了過渡期,整個市場上的銷量也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反彈。行業經歷了動蕩后,消費者更多選擇觀望,保持著更加理性的心態。”可見,消費者正在從沖動消費轉向觀望態度,表現出更理性和慎重的消費決策。
面對激烈競爭和監管政策變化,凸顯科技的困境實則反映了家用美容儀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挑戰。盡管潛力巨大,但市場飽和、價格跳水和政策不確定性迫使企業重新審視其戰略定位和運營模式,以適應更加理性的消費者和日益嚴峻的市場條件。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達到新規標準的前提下,并通過創新與品質提升重新贏得市場,或將是企業未來成功的關鍵。
(文中李亮、王超、李夢均為化名)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