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來談一個嚴肅的話題——化妝品危害。
什么是“化妝品危害”?
它是指添加于化妝、保養品中,含有害于皮膚正常與機能成份的化學合成物質,與日積月累對人體的傷害。
選對了化妝品,可以突出你的時尚感,將你的優點完全展露。
可一旦選錯你即將面對的就是紅血絲、痘痘、脫皮、紅腫……(心不住跟著顫抖了一下~)
所以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化妝品中出現什么樣的成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化妝品中的禁用成分是指什么?
一般來說,化妝品中的禁用成分,都是具有一定毒性或危害的成分。
在我國頒布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中,列出的禁用成分多達1300+種,而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也比較常見的是下面幾類。
◆糖皮質激素類:例如、氫化可的松、氯倍他索丙酸酯等,主要添加在美白、去斑、去痘類產品中,短期內可明顯改善膚質,可長時間使用便會出現激素臉。
◆抗生素類:例如磺胺類、四環素類、氯霉素、紅霉素及甲硝唑等,主要起到抗炎祛痘的功效,不過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使用會有耐藥性。
◆重金屬:例如:鉛、汞、砷及其化合物,其具有明顯的美白功效,常被一些不正規的小型化妝品作坊添加到增白、美白和祛斑的產品中,它主要的危害是蓄積作用、肝臟損害等。
最近沖上話題榜首的“大頭娃娃”事件種,其產品就被檢測到含有激素成分氯倍他索丙酸酯,這種成分可以遵醫囑來使用,成年人過度使用都會導致激素臉,更何況是一個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孩子呢?
另外還有氫醌(對苯二酚)和苯酚之類使用對人體有和有害的成分,也被列為了國內的化妝品禁用成分。
Tips:護膚品我們每天都在用,所以我更建議大家選擇知名度高的品牌,因為知名度較高的品牌經過了主流市場的檢驗,本身自己也有很嚴格的審查機制,添加這種禁用成分的風險會小很多。
只要含有上述所說的成分,就一定不能用嗎?
雖然我們對化妝品中的禁用成分深惡痛絕,但還是要提醒大家一下,含有這種成分,未必不能用。
但要看劑量。
以常見禁用成分汞為例,汞在化妝品中的值是1mg/kg,含量處于這個值以下,就不算非法添加禁用成分的產品,可以正常使用。
此外,對于禁用成分的判斷,也不是一桿子全部打死的,如果是因為生產工藝和儲存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不可避免帶入到產品中,通過有關部門的風險評估之后,才能判定這一產品的安全性。
見效快一定含激素嗎?
后臺也有不少集美們私信我說:“難道效果好、見效快的護膚品一定是添加激素嗎?”大家是不是也對此持以懷疑的態度呢?
是:不一定!有些護膚品就是要“速效”,例如下面這兩種。
(1)保濕鎖水產品
有使用過添加維生素B5、神經酰胺作為活性物的封閉性面霜的朋友嗎?
很多人向我反饋說,使用過后覺得在舒敏、保濕方面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好用到害怕。
別慌!其實呢保濕鎖水主要在于“鎖水”。鎖水的效果應該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它都好比我們夜間蓋被一樣,蓋上去就應該能保暖了。對于輕度干皮,甚至一次使用后即刻看到皮膚的改變。尤其是在冬季,皮膚感到極度瘙癢的狀況,一次強力鎖水,即刻皮膚就瘙癢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一般干皮,如果鎖水夠力,大部分都應該在一、兩天內就能見效;即便重度干皮,在使用后的一周左右也應該能夠看到越來越好的趨向。如果還看不到,就說明我們的保濕鎖水需要調整了。
(2)去角質護膚產品
有的人喜歡用高濃度酸性產品來做間斷性的強力去角質,這種方法毫無疑問可以立竿見影。但這種做法事后問題較多,比如說增加光敏感、繼而導致色沉問題,皮膚保濕性能減低、容易出現皮膚敏感問題。
而且強力去角質的深淺不易掌握,容易出現過度去角質的問題,而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損傷,這樣皮膚會反倒可能會表現為干燥、粗糙。所以我是不推薦的,更不推薦自己在家中自行操作。
我們提倡“細水長流”的安全做法,采用溫和的低濃度化學去角質,每天使用來不斷的幫助解決皮膚自身角質脫落緩慢和不均的問題,目的在于維持皮膚表面的光滑,幫助清理毛孔污物,減少毛孔阻塞機會。同時還可以收獲去角質護膚帶來的其它護膚效果,如強化美白、抗衰產品的功效。
其實溫和產品也大都在一周內就可以看到效果了,例如:添加水楊酸類的產品,你會發現皮膚變得光滑、細膩、膚色提亮。不過如果你是敏感肌,那我建議這些產品還是謹慎使用,或者問問醫生自己適不適合。
總結
希望集美們可以理性選擇護膚品,不要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商家打著“純天然、不含激素”夸大宣傳功效的產品給騙了,在購買護膚品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膚質、了解品牌……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