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
時光飛逝,70 80后的人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了。
從當初的孩童,不經意間就老了,回想起兒時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在80年代的時候,物資比較匱乏,全國各地都在搞計劃經濟,物品都是按計劃生產,因此,人們購買東西都是要去供銷社里面購買。
記得那時在我們的鄉里面有一個供銷社,鎮上,縣上都有,只是鄉下是最小的了。鎮上稍大點,縣上就更大點了。
供銷社大小不同,里面所售賣的商品也是有所差別的,大的商品就會齊全一點了。
在那個時候的農村供銷社里面,常售賣的10種日用品,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買過用過這些東西的人都老了,一起來回憶一下。
一、洋火(火柴)
洋火,因為那個時候是從外國進口而來的。所以才叫這個名字。
在80年代的時候,火柴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日用品。家里每天要燒火做飯,燒火洗澡,都需要用到火柴。靠它來點火。
記得那個時候的火柴才幾分錢一盒,后來慢慢的漲價,漲到一毛多。
一個小小的四方的盒子,里面裝著幾十根的火柴棒,一頭就是木棒,一頭有引火的東西,火柴盒的兩長邊上面涂有紅磷(發火劑),三硫化二銻(Sb2S3,易燃物)和玻璃粉;火柴頭上的物質一般是KClO3(氧化劑)、MnO2(催化劑) [6]和S(易燃物)等。
當兩者摩擦時,因摩擦產生的熱使與KClO3等接觸的紅磷發火,并引起火柴頭上的易燃物燃燒,從而使火柴桿著火。
如今的打火機逐漸取代了火柴的地位了。
二、蛤蜊油
蛤蜊油是一種用類似蛤蜊殼的東西裝著的護膚油,在 80 年代的農村非常受歡迎。
農村人常年勞動,干著粗活,皮膚粗糙,到了秋冬季的時候,天氣干燥,人的皮膚也會非常的干燥,一干燥就會開裂出血疼痛。
這個時候用這種蛤蜊油一擦,就能很好的防止干裂,也會把干裂的皮膚愈合起來。而且有一種淡淡的香味。
三、雪花膏
雪花膏的包裝通常是一個圓形的鐵盒子,上面印著美麗的圖案。雪花膏的質地細膩,涂在臉上能讓皮膚變得光滑細膩。那時候,女人們出門前都會涂上一點雪花膏,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漂亮。
如今,各種品牌的化妝品琳瑯滿目,雪花膏已經被人們遺忘,但它曾經是那個時代女人們美麗的象征。
四、手電筒
80年代農村,晚上出行最好的照明工具了。
那時的農村,不像現在的農村,現在的農村都安裝了太陽能燈,都非常的亮了。
80年代的時候,沒有電的農村,就點煤油燈,非常的昏暗。在里都不太看見。去外面那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如果沒有月亮的話。就會拿著手電筒出行。
五、搪瓷杯
80年代非常流行的搪瓷杯,搪瓷盆,搪瓷碗。如今都很少見了,在一些偏遠山村的老人家里可能還能找到。如今用的不是塑料的就是不銹鋼的了。
六、洗臉盆
80后的你,對這種搪瓷臉盆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吧。
每天要用它來洗臉,甚至那時的人結婚,這種臉盆還被用來當作嫁妝,看看盆里的紅雙喜就知道了。
七、肥皂
現在人們洗衣服的時候,不是用洗衣液就是用洗衣粉了,肥皂很少人用了吧。
80年代的時候,人們洗衣服,洗澡都是用肥皂,肥皂有洗衣皂和香皂兩種。洗衣皂的去污能力很強,但味道比較刺鼻;香皂的味道比較好聞,但價格比較貴。
八、布鞋
70 80后的農村人,冬天的時候特別的冷,那時唯一的取暖就是烤火了,可是小孩子大多不喜歡烤火,好動。而這種手工老布鞋就成了標配了。
這都是媽媽們用她的雙手制作出來的,穿起來舒適且暖和。如今的年輕人,再也不會制作了,也沒有人穿了。
九、頂針
頂針是80年代的時候,農村婦女們做針線活時常用到的工具了。
特別是打手工布鞋底的時候,鞋底比較厚,針穿不過去,就用頂針來頂針,直接把針尖穿過鞋底,然后再用手拔。如今還有多少人會用針線來縫補和制作衣服了,鳳毛鱗角了。
十、算盤
70 80年代出生的人,兒時讀小學的時候,還要學習算盤課的。
記得那時,學生們都會背著算盤去學校里面,聽老師講算盤課的。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算盤口訣呢?
70 80后的朋友們,以上所介紹的10種老物件,以前在供銷社里面都能買到,如今供銷社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了,那是流行的這些日用品,也不再流通使用了。買過用過的人也都老了,還有多少人記得呢?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